跳转至

第四节
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

在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信用制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股份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股份公司不是由个别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企业,而是由许多资本家用购买股票的办法合资经营的企业。

股份公司还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只是到 19 世纪下半叶以后才广泛地发展起来。在现代资本主义各国,绝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股份公司的形式。

由于个别资本家握有的资本数量有限,不足以创办规模巨大的企业,所以就有必要组织股份公司,把许多个别资本联合起来。马克思说:“如果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个别资本大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承当得起铁路建筑这样的事业以后,才开始重筑铁路,世界今天恐怕也还会没有铁路。但集中通过股份公司,一反掌间,就把它弄成功了。”

股份公司的资本,是通过发行股票集中起来的。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收入的凭证。每个股东都根据他投资的多少握有相应数量的股票,并且有权根据他的股票数量定期地从股份公司获得相应的收入。

在形式上,只要是股票持有人,不论持有多少,都是股份公司的所有者——股东,都有权参加股份公司的管理。按照规定,股份公司的活动,是由股东大会决定的,在这种会议上每一个股东都有表决权。但是,由于股东的表决权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股一票,所以股东大会实际上是由少数大股东所控制的,股份公司的活动实际上也是由这些人来决定的。又由于许多小股东经常不能和不愿出席股东大会,因此大股东只要掌握了股票的半数,甚至是 \(\frac{1}{3}\),就可以操纵整个股份公司的活动。为完全控制股份公司所需要的股票数额,叫做股票控制额,而大股东通常也就掌握了这种股票控制额。可见,股份公司实际上是大资本控制和利用中小资本的形式,是大资本家实现资本集中的工具。股份公司的发展,表明大资本支配权的加强。

股份公司不仅是大资本控制和利用中小资本的形式,而且也是大资本家支配其他阶级和阶层的货币资金的形式。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许多股份公司常常发行一种小额股票,在广大居民中间推销。有的大企业的资本家也把这种小额股票作为附加工资、奖金和津贴,强制本企业的职工接受。通过这些办法,大资本家可以更加壮大自己的经济力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右翼社会党人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出于为资本主义剥削进行辩护的卑鄙目的,故意在这种小额股票上大作文章,他们宣扬说,由于有了这种办法,资本主义已经具有“民主的”和“人民的”性质,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的时代,资本家和工人的阶级界限已经趋于泯灭了,等等。

其实,大资本家发行小额股票,不过是为了把劳动者手中的零散资金集中起来归其支配而已。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更为恶毒的目的,这就是妄图以此约束工人的行动,诱使工人不再为自身的利益而参加罢工和其他斗争(资本家会“忠告”工人说:你们再罢工就是自己反对自己!)。我们且不说有力购买股票的只占工人的极少数,即使每个工人都能买上一两张股票,也绝不会由此改变他们的经济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坐享其成和发财致富的仍然是少数大资本家,即股份公司的真正的主人,而遭受残酷剥削的同样仍然是工人群众。工人购买少量股票的事实,不能说明任何别的问题,只能说明工人生活的贫困和不稳定。他们因为耽心一旦失业和年老被辞退时无法生活,才不得不在平日节衣缩食,留下有限的钱来进行小额储蓄或购买股票。如果按照资本家的上述说法,购买几张股票就算作股份公司的老板,那么,那些在下班后还要到街头向过往行人兜售发卡、领带等小东西的工人,岂不早就应该算作独资企业的财东了吗?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购买少量股票虽不会改变他们的经济地位,但却能够从多方面加强资本家的统治权力,加重大资本家对全体工人群众的压榨和奴役,并加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鸿沟。

股票持有者凭股票获得的收入,叫做股息。股息实质上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股东可以凭股票领取股息,但不能把股票退还给公司,抽回自己的投资。如果他想把资本收回,他只能按一定价格把股票转让给别人,这种价格叫做股票行市。

股票本身并没有价值,它所以能够出卖,只是因为凭股票能够领取一定的股息收入。所以,股票价格不外是资本化的收入。也就是说,股票的价格应该等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这笔资本存入银行所能得到的利息,恰恰和根据股票所能领取的股息相等。假定有一张票面额为 100 元的股票,每年能够领取 10 元股息,即 10%的股息,而当时的存款利息率只有 5%,那么,这张股票就会按 10 元+5%=200 元的价格出卖,因为只有将这样多的资本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才能和股息相等。

在利息率不变时,股份公司的赢利越多,股息越高,股票行市也就越高。而在股息不变时,利息率越高,存款的收入越多,股票行市就越低。所以,股票行市是和股息成正比例,而和利息率成反比例的。在现代资本主义各国,每当国际局势紧张,军火工业的利润显露出上升的征兆时,军火工业的股票价格就马上上涨。垄断资本家、军火大王们所以热衷于制造国际紧张局势,道理就在这里。

既然股票只是取得收入的凭证,而股票的购买者又都是食利者,他们只是要求股息收入不低于存款利息,因此,股份公司能够发行多少股票,并不取决于它有多少实际资本,而是取决于它能提供多少股息,取决于当时利息率的高低。假定有一个资本家集团,投资 100 万元创建了一个股份企业,过了一年,这个企业能够提供 10 万元的利润,而当时利息率只有 5%;这样,所发行的 100 万元的股票,就可以按照 200 万元的价格出卖,他们从中赚得 100 万元的创业利润。如果他们不把全部股票出卖,而只是出卖其中的一半,这样,他们仍然可以获得 50 万元的创业利润。所谓创业利润,就是创办股份企业所发行的股票的价格总额同实际投入这个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

股份企业的创立者为了保持对股份企业的控制和经常获得利润,通常不是把股票全部卖出,而总是由自己保留一部分。股份公司的创立者,除了通过出卖股票从中攫取巨额创业利润外,还采取其他办法来掠夺普通股东,而资本掺水就是这许多办法中的一例。所谓资本掺水就是指发行股票的金额超过了投入企业的实际资本的数量。为了隐瞒资本掺水,股份公司的创立者必须高估公司的财产。

股份公司除了发行股票之外,还发行另外一种有价证券——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不同,它的持有者同股份公司之间只存在普通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债券持有者只能定期地从股份公司得到预先规定的利息,并且可以按期收回本金,但他们无权参加股东大会,也无权参与公司事务。公司债券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它的价格也同股票的价格一样,是资本化的收入,并且是由债券利息的多少和借贷利息率的高低来决定的。不过,由于公司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因而债券行市的变动只能以借贷利息率这一因素的变动为转移。

股票、公司债券、国家公债和不动产抵押证券等所有这些有价证券,由于能够为其所有者定期地带来一定的收入,同时还能够被人们当作商品来买卖,并且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决定价格的方法,因此,很自然地便造成一种假象:好象它们本身就是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也正是把有价证券当作资本看待的。其实,一切有价证券都不是真正的资本,而是虚假的资本,是虚拟资本。

有价证券所以是虚拟资本,是因为有价证券本身没有价值,它也不是价值符号,并且不能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挥资本的职能。以股票为例来说,当人们用货币购买了股票以后,真正的资本就转移到公司方面去了,而此时留在股票持有者手里的股票,不过是一种资本所有权的证书或者资本的“纸制的复本”,人们凭借它可以从公司领取一定的收入。但也正因为持有股票便能占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因此,对它的所有者来说它似乎就是资本,虽然从实质上说它并不是资本。

虚拟资本不仅在质上不同于实际资本,而且在量上也不同于实际资本。虚拟资本的数量等于各种有价证券的价格总额。虚拟资本数量的变化取决于各种有价证券的发行数量和它们的价格水平。

在有的情况下,虚拟资本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实际资本数量的变化。例如,当由于发行新的股票和债券而引起实际资本增加时,或者当由于企业停业或锄闭而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以至废弃时,就是这样。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虚拟资本数量的变化并不反映实际资本数量的变化。仍以股票为例来说,假设商品价值不变,那么,不管在昨天和今天之间股票行市怎样暴涨或暴跌,即不管虚拟资本的数量如何变动,在资本主义工商企业中发挥作用的资本,仍然是一样多。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虚拟资本的增长速度有日益快于实际资本增长速度的趋势。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1)平均利息率有下降的趋势;(2)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3)国家债务的增长。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各种有价证券的买卖,都是通过证券交易所和银行来进行的。证券交易所是专门买卖有价证券的市场,在这里随时公布各种有价证券的行市。有价证券的买卖双方都聚集在这里议价、成交和结算。正常的有价证券交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起着自发地分配货币资本的作用,它把食利阶层所掌握的货币资本,通过购买有价证券分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作为长期投资。

但是,由于有价证券的行市,随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动,而经常暴涨或暴跌,这就为进行有价证券的投机提供了条件。这样,证券交易所也就成了投机家进行证券投机的中心。证券投机的特征是,购买有价证券不是为了长期投资,而是为了经过一个短时期再转卖出去,以便获得行市差额(即证券买价和卖价之间的差额)形式的利润。交易所的证券投机主要是通过定期交易来进行的。这种交易的特点是:有价证券的买卖双方要在成交后的一定时期进行交割和结算,而结算要按照成交时的证券行市来进行。由于证券行市在成交时和交割时的不一致,就会使买者赚钱(行市上涨时),或者使卖者赚钱(行市下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交易中,买者通常并不是真的要买有价证券,而卖者也不一定要真的握有有价证券;双方都是在赌证券行市的涨落,结算时也只是其中某一方向另一方支付行市涨落的差额。

显然,在证券投机中,能够占上风的自然是那些控制着经济命脉、资力雄厚和熟悉各种内幕的少数大资本家,他们甚至可以依靠手中掌握的大量证券和货币资本,兴风作浪,故意制造空气,人为造成证券行市的暴涨或暴跌,以便从中牟利。而参与这种冒险勾当的中小资本家,则往往会在一转瞬间弄得倾家荡产。正如马克思所形象地描述的那样:“在这种赌博上,小鱼为大鱼所吞,羊为证券交易所的豺狼所杀。”交易所的投机活动加速了资本集中,加速了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剥夺。

股份公司的发展和虚拟资本的增长,表明资本主义寄生性和腐朽性的加强。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被委托给高薪雇佣的经理人员,资本的所有者完全同资本的职能相分离,变成了十足的寄生虫。同时,投机冒险,诈取诳骗,也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马克思指出,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它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在发起人、创业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的形式上,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寄生虫,并由公司的创立、股票的发行和股票的买卖,引出了一整个体系的欺骗和诈欺。”如同历史上临近灭亡的奴隶主、封建主一样,在股份公司大量发展的条件下,资产阶级已经完全变成了寄生阶级,他们的存在除了对自己以外,已经失掉了任何意义,并且再也找不到为自己的存在而进行辩护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