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劳动期间和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除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之外,还有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度。
劳动期间,是指制成一件成品所需要的劳动日数。这些劳动日数,又可以换算为若干互相联系的劳动小时数。劳动期间是生产时间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长短是由产品的性质决定的。不同生产部门以及同一生产部门的各个企业,由于产品的性质不同,劳动期间的长短也就各不相同。例如,生产一张桌子,只需要几小时的时间,而生产一艘远洋轮船却需要几个月或一年左右的时间;生产谷物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养育成大牲畜却需要几年的时间。
非常清楚,劳动期间的差别,会直接引起资本周转速度上的差别。假设其它条件相等,只是由于生产产品的劳动期间不同,投在棉纺业中的资本的周转速度,就一定快于投在造船业中的资本的周转速度。
劳动期间的长短,不仅会影响资本的周转速度,而且会影响垫付的流动资本的数量。劳动期间越长,流动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就越久,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进行所需要的流动资本也就越多。正因为如此,所以象修铁路、开运河这一类劳动期间较长因而需要大量投资的事业,通常都只能由股份公司集资经营,或依靠资产阶级国家投资经营。
但是,劳动期间的长短,对于固定资本垫付的数量,并不发生上述的影响。一台机器投入生产以后,不管它的产品是在几小时内生产出来,还是在几个月内生产出来,机器的价值都会比例于机器的损耗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直到机器的寿命完结以前,并不需要购置新的机器,从而也就不需要投入新的固定资本。
劳动期间的长短,虽然是由产品的性质决定的,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分工、协作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采用,生产同一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期间会逐步缩短。在农业、畜牧业这一类生产部门,固然劳动期间的长短要取决于一定的自然条件,但通过选择良种、改良栽培和饲养技术等办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劳动期间缩短。不过,无论各个部门的劳动期间怎样缩短,劳动期间的差别总还是存在的,由此而引起的资本周转速度上的差别也总还是存在的。
劳动期间只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除此而外,生产时间还往往包括劳动过程中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这种劳动过程的中断,是由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的特点所引起的。“在这种中断时间,劳动对象必须委身于时间长短不一的自然过程,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理的变化。”因此,在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时间便或多或少地超过了劳动期间。这种情况,在农业和造林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其它一些生产部门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上述由于自然力的独立作用而间断的时间中,是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的,但这种时间的长短,对于资本的周转速度却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在造林业中,因为劳动对象需要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中受自然力的独立作用,所以,资本周转需要经历漫长的期间。这种情况,“使造林业不适宜于私人经营,因此也不适宜于资本主义经营。”而这一点,也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破坏的森林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
生产时间和劳动期间的不一致,对于流动资本的支出和固定资本的使用也有重大的影响。象农业这种生产部门,由于劳动是按季节进行的,在播种、收割这些农忙时期,就需要支出大量的流动资本,而在农闲时期则支出得比较少,因而在一年中间,流动资本的支出很不均匀;在耕畜、农具或农业机器等固定资本的使用方面,也是有时充分利用,有时又闲着不用,很不规则。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地缩短劳动期间,另方面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使劳动期间和生产时间的差距尽量缩小。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缩小劳动期间和生产时间的差距提供了可能。例如,制造家具需要干燥的木材,但木材要任其自然干燥往往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如果在室内烘干则要用十几个昼夜的时间,而用高频率电流使它干燥只需要几十分钟就够了。
在生产时间内,还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为了保证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料、材料和其它生产资料,例如棉纺厂必须经常备有棉花,卷烟厂必须经常备有烟叶以及燃料、工具等等。处于储备状态的资本虽然已经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有实际发挥生产资本的职能,所以,它只是一种潜在的或者可能的生产资本。这种生产资本的数量愈大,储备的时间愈长,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资本周转的时间也就愈长。假定生产储备占流动资本的 \(\frac{1}{10}\),那么,流动资本在生产中停留的时间就要增加 \(\frac{1}{10}\),如果它本来要在生产中停留 100 天,现在就要延长到 110 天了。
如果撇开价格变动的影响不说,资本家储备生产资料的数量就取决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难易程度、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程度,等等。
以上我们分析了生产时间的各个部分对于资本周转的影响,下面谈一谈流通时间的各个部分对于资本周转的影响。
我们说过,资本的流通时间是由两部分时间组成的:一部分是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另一部分是售卖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流通时间这两部分的长短,对于资本的周转速度都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售卖时间。马克思说;“流通时间,从而周转期间,一般地说,就看这个时间(指售卖时间。——编者)相对地说有多大,再延长或者缩短。”
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生产部门和每一部门的各个企业,由于商品的销售条件和生产资料的供应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售卖时间和购买时间也就互有差别。一般来说,售卖时间的长短是由生产地点同市场距离的远近、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以及供销合同中所规定的交货期限的长短等因素决定的。至于购买时间的长短,则主要取决于生产地点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地点的距离,取决于把这些生产资料运往生产地点的交通运输条件。购买市场越近,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供应越及时可靠,购买生产储存品所需要的货币资本就越少,资本停留在购买阶段的时间也就越短。
缩短资本流通时间有许多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发展交通运输事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陆上,畜力运输被火车和汽车的运输所代替;在海上,则由帆船过渡到轮船和现代的远洋轮船。近些年来,飞机运输又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加速了商品运输的速度,相对地缩短了生产地点和销售市场的距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资本的流通时间,加速了资本的周转。但是,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市场的扩大,使本来为附近地方市场生产的商品变成了也为远方市场生产的商品,就这方面说,它又延长了资本的流通时间,使资本的周转速度缓慢下来。此外,由于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往往造成商品的远程运输和往返运输;更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化,他们的购买力日益相对地降低,使商品在仓库中或货架上待售的时间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延长了资本的流通时间,从而延缓了资本周转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