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一节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活动,而且也在流通过程内活动。资本只有不断地从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又从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这样循环往复地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殖。因此,我们在以上各章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之后,还必须把资本的流通过程也加进来考察,也就是说,要把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当作一个统一的运动过程来加以考察。在这一章,我们首先要分析的是资本在其运动的各个阶段上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形态,以及这些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在资本运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将会获得进一步的理解。

资本在自己的循环过程中,要不断地经过三个阶段,并相继地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态。

在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上,资本家以商品购买者的资格进入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用他的货币去购买商品,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准备条件。以 A 代表劳动力,以 Pm 代表生产资料,这一阶段的公式便是:

\[ \mathrm{G\text{---}W^{\normalsize\diagup^{\normalsize A}}_{\normalsize\diagdown_{\normalsize Pm}}} \]

这个阶段,从形式上看,是由货币转化为商品。但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怎么会成为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呢?这一点是不能用形态变化本身来说明的,而只能用形态变化的物质内容即货币所购买的商品的特定用途来说明。原来,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并不是随便的一种商品,而是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商品。这些商品在质的方面必须区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量的方面,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资本家灵来的这些商品,不仅是一些生产要素,它们的使用不仅能为资本家生产出某种新的物品,而且还能生产出剩余价值。所以,这些商品乃是生产形态的资本即生产资本的要索。

正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商品具有上述确定的内容,因此,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便成了资本循环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资本发生了形态变化,资本家放弃了货币形态的资本而掌握了生产形态的资本。所以,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便是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在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上,货币资本只是执行着货币的职能。无论是在购买生产资料的场合,还是在购买劳动力的场合,货币资本都是以货币的资格来发挥作用的,它或者作为购买手段,或者作为支付手段,这些职能同普通货币的职能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资本运动的这个阶段上,货币资本所执行的这种货币职能,同时又是资本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所以能够同时成为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货币是在资本运动的一个特定阶段上发挥作用,它所实现的购买行为,是整个资本运动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资本家只有当他用货币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才能开始真正的资本主义的剥削活动。可见,在 \(\mathrm{G\text{---}W^{\normalsize \diagup^{\normalsize A}}_{\normalsize\diagdown_{\normalsize Pm}}}\) 这个阶段上,货币资本虽然也是在执行着货币的职能,但实现这种职能却是为了给资本主义剥削准备条件,因此,货币的职能同时也就成了资本的职能。

货币职能转变为资本职能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G—A,即劳动力的购买。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只有购买了劳动力,才能实现价值的增殖。至于 G—Pm,即生产资料的购买,则不过是为了吸收劳动者所支出的劳动。马克思说;“G—A,在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上,是一个具有特征性质的要素,因为它是货币形式上垫付的价值得以实际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的最重要的条件。”

应该强调指出,在 G—A 过程中,货币所以会表现为资本的一种作用,并不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所以这样,完全是由一个确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关系决定的。因为很明白,如果市场上根本没有劳动力商品,货币就无论如何也不能买到它。只有当广大劳动者被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当这些生产资料完全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的时候,劳动者才会被迫靠出实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因此,马克思说:“这是买卖,是货币关系,但在这种买卖中,购买者原来已经是一个资本家,售卖者原来已经是一个工资雇佣劳动者。并且,这种关系所以会发生,只是由于:劳动力的实现条件——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已经当作别人的所有,和劳动力的所有者互相分离。”

当货币资本完成了自己的职能,即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后,货币资本就转化为生产资本。随着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资本价值已经取得了实物形态,这样,进行生产的主、客观因素(即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便都具备了。于是资本家就来消费他所购买的这些商品。但劳动力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而资本家使用劳动力,实际也就是让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给他生产商品。所以,资本循环第一阶段结束后,便进入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

在生产阶段上,资本采取了生产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态。经过生产过程,劳动力被消费,原料被加工,机器被磨损,于是,资本又发生了一次形态变化,变成了一定量的商品。但这个商品,与原来买进的商品相比较,不仅物质形态不同,而且价值量也不同,它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因而,已经成为商品形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所以,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就是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这个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 \mathrm{W^{\normalsize\diagup^{\normalsize A}}_{\normalsize\diagdown_{\normalsize Pm}}\cdots P\cdots W'} \]

公式中的 P 代表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产资本,W' 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

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的全部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资本的价值增殖,就发生在这个阶段上。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它们的职能就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必需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但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它们之所以成为资本,是由于二者的特殊结合方式和它们所起的特殊作用。当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从而劳动力同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时,它们就只是可能的生产要素,要使它们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马克思说:“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区别着社会结构上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是通过资本家对作为商品的劳动力的不断购买这一特殊方式来实现的。经过这种特殊方式结合起来的生产要素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生产过程生产出包含一定量剩余价值的商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成为生产资本的要素。

以前说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虽然都是生产资本的要素,但由于这两个要素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上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被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除此以外,生产资本的两个要素还有这样一个区别:生产资料在它归资本家所有时,即使是在生产过程以外(比如,工人下班后生产资料停止运转时),仍然是作为资本而存在;而劳动力则不然,它只有在生产过程以内,才是资本的存在形态。因为资本家所购买的,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力的权利,而不是劳动者本身。劳动力一旦离开了生产过程,它就不再是资本的存在形态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区别,所以资本家对待这两种生产要素就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生产资料总是力求节约使用和妥善保管,而对劳动力则总是毫不吝惜地加以压榨和驱使。在资本家的视野里,无论是生产过程以内,还是以外,都根本不存在劳动力的保护问题。

生产资本的两个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被结合在一起并被消费以后,就转化为一定量的商品资本,即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但整个资本的运动并没有就此结束,它还要继续进行下去,资本循环第二阶段的结束,就是第三阶段的开始。

在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上,资本家带着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重新回到市场上,将这些商品出卖,转化为货币。但这个货币与开始垫付的货币已经不同了,它包含着剩余价值,已经是增殖了的货币资本。所以,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便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它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 \mathrm{W'\text{---}G'} \]

从形式上看,W'—G' 的过程也只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由卖者手中转入买者手中,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商品出卖后,转变为价值量和它相等的货币,因此在这里发生的只是价值的形态变化。

那么,为什么这个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会成为资本运动的一个特定阶段,而这里的商品又会同时具有资本的职能呢?马克思指出:“在后一个阶段上,商品要当作资本来发生功能,它就必须在它的流通开始以前,已经现成由生产过程具有这种性质。”这就是说,商品的资本性质,并不是由流通过程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生产过程的性质所决定的。W' 不是简单商品生产的产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它是垫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承担者,在它上面体现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正是这种情况,决定了 W' 不仅是商品,而且是商品资本;也决定了 W'—G' 不仅是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过程,而且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从而是资本运动的一个特定阶段。

商品资本的职能,就在于通过商品到货币的转化,一方面收回资本家原来在货币形态上垫付的资本价值,另一方面又实现生产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垫付资本的复归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为了全部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作为已经增殖了的资本价值,必须全部通过 W'—G' 的形态变化。假如在商品资本中,只有相当于垫付资本价值的部分能够卖掉,则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所以,在这里,商品售卖的数量,对于资本家说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通过 W'—G' 这—过程,资本价值又回到原来的货币形态上。虽然这个货币 G' 由于它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而与原先投入的货币 G 有所不同,但是,不论资本价值还是剩余价值,只要它们采取了货币形态,就能够象最初投入的货币那样,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重新开始资本的循环。因此,G' 虽然是第一个循环的终点,但它又可以以 G 的资格成为第二个循环的起点。

以上,我们考察了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我们看到,资本在自己的运动过程中顺序地通过以下三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第二个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第三个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其中,第一和第三两个阶段属于流通领域,第二阶段属于生产领域。同时,我们又看到,资本在自己的运动中顺序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三种形态,每一种形态各自执行着特定的职能,并且在完成了自己的职能以后就依次地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这种在运动中顺序地采取以上三种形态跟着又放弃这各种形态,并且在每一种形态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产业资本,不仅包括工业资本,而且包括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因此,简单说来,产业资本就是指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顺序地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经过三个阶段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个全部运动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的统一,即两个流通阶段和一个生产阶段的统一,其公式为:

\[ \mathrm{G\text{---}W\cdots P\cdots W'\text{---}G'} \]

它的详细表示是:

\[ \mathrm{G\text{---}W^{\normalsize\diagup^{\normalsize A}}_{\normalsize\diagdown_{\normalsize Pm}}\cdots P\cdots W'(W+w)\text{---}G'(G+g)} \]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资本的循环要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顺利地通过所有这三个阶段。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一阶段上遇到障碍,货币就会成为贮藏货币,不能发挥资本的职能;如果循环在第二阶段上停顿下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会不被使用,从而也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如果是第三阶段发生障碍,那么,商品就只能堆在仓库里,它所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不能实现。

产业资本的循环,由于不仅包含流通过程,而且还包含生产过程,即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所以,只有这种资本能够决定社会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在产业资本这样一种资本存在方式内,资本的功能才不仅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占有,并且同时是它的创造。所以,产业资本规定生产一定要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产业资本的存在,包含着资本家和工资雇佣劳动者间的阶级对立的存在。”至于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虽然在历史上很早就产生了,但由于它们并不支配生产领域,所以,它们从来也就不能决定社会生产的性质,不能形成独立的生产方式。以后我们就会知道,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性质也是由产业资本决定的。